遠處蓋著薄雪的山頭,鐵樹銀花的驚奇,沿路一切的初雪美景,打動不了我的心;一向不擅長途駕駛的我,這四個小時的漫漫長路,卻絲毫沒有倦意。這一切都因教練早上在奧地利桌球全國盃賽後的一段話深深震撼著我的心,那麼透徹又直白,好像把我小心覆蓋卻又不忍揭視的傷口,一下子不留情的給全然掀起。「第一次見到這孩子,我是如此驚喜的發現,竟然有這麼靈活,動作迅捷的選手,這麼棒的一塊玉,我一定要把他帶到維也納隊好好訓練,讓他能為維也納市發光!但是隨著訓練時間的接觸,我開始懷疑他到底有沒有這份資質?」「每個禮拜的訓練時間,他就只是出現在球場,我看不出他對自己的期許和求進步的動力,好像『出現』就是盡了他的責任。」「一個人對自己沒有期許,對未來沒有想像、期待與規畫,這樣是行不通的!不管他是不是要繼續打球,即便是求學、練琴都是一樣的。每一件事都會歷經一樣的過程,想要從中得到成就感,從而繼續,得到過程中可以歷經快樂,你就必須有思考、有想法,進而對自己有進一步的認識與要求。」好震撼的一段話,還記得在台北時,校隊教練對孩子的評價是「雖然他年紀小,但是他眼中褶褶生輝的求勝光芒卻是這般耀眼,誰也無法忽視。訓練時,義無反顧的努力著,那股拚勁,很難不讓人為之動容。」
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轉變?為什麼?為什麼?答案:是我!是我!是我的錯!
自從來到這一個全新的環境,看到語言的不順,交友遭遇的困境,孩子的辛苦看在媽媽的眼中,他的每一次跌倒都是媽媽心頭的痛。於是,我就像母雞保護小小雞一般,不顧一切張開翅膀,把他緊緊拉到身邊,希望在我的羽翼下平安成長。媽媽心裡只想著,孩子別怕,就算外頭狂風暴雨,有媽媽在,別怕!
於是,他要考試時,我會先熟悉內容,幫他重新整理淩亂不堪的筆記,跟著他溫習每一次考試,提點各科重點,用盡我從小到大的讀書方法使勁地幫著他;練球時段,捨不得孩子得轉三趟公車的舟車勞頓,放學時,我總是早已在校門口等候接送。久而久之,孩子就習慣一切靠媽媽,考試,媽媽會幫我溫習,打球,時間到了媽媽自會出現在校門口。於是,他忘了負責的態度,甚至,連打球的時段都不清楚了,記不得了。反正,天塌下來,也有媽媽頂著!
就這樣,他自我生存的能力就被我自以為的保護一步一步地消毀著。為了找回正確的路,我又再一次在書櫃中翻找,試圖在成堆的教養書中能夠尋找到一絲可以遵循的路。歷經這些過程,再一次翻讀「發現孩子的亮點/詹志禹著」,這本書又給了我另一種啟發。雖然,總是認為自己是在指導孩子,但指導者的主控性太強,被指導者不過是聽命行事,而沒有自主思考、建構假設和決策判斷的能力,於是,他的學習成效也就會相對的倍受侷限。指導的技巧在於指導性不能太強,不能急於給答案,必須耐性等待對方思考,等待對方嘗試,如果對方答錯或做錯,最好以他更能理解的概念,提供旁敲側擊的指示,而不是直接給答案。這些書中的隻字片段,不就是我現在正犯下的錯誤嗎?!
進一步,我應該學習著給予回饋引導學習的方式帶領著一路跌跌撞撞的他前行,而不是心急著給他直接的答案,你今天該複習什麼,又該完成些什麼。書中的例子舉得非常具體,當你用一塊黑布幫孩子矇上眼,拿起石頭往前走五步,在地上畫了一個小圓圈,將石頭交給孩子,對他說:「前方五步遠的地方有一個小圓圈,你試試看能不能把石頭扔進圓圈中。」但是當孩子把石頭一扔,著地點卻與圓圈南轅北轍,你的回饋至少有二種可能:
A:「你怎麼亂扔一氣啊!請你向後轉!」
B:「啊!對不起,我剛才說的前方,是我的前方,其實是你的後方!」
這二種答案的選擇,反映了父母自身的反省能力。
結果孩子轉向後,又拋了一次,但不到三步遠。父母可能又有二種反饋:
A:「太近了,用力一點!」
B:「我剛剛說的是大人的五步遠,其實大約是你的八步遠!」
這二種回答的選擇又反映了我們是否進入孩子腦海思考的能力,以及願意說理的態度。
孩子再拋一次,這次距離圓圈不遠,但稍偏右。此時父母又可能有三種回答:
A:「你真棒!快要投進了!」
B:「你比你哥哥厲害,投第四次就這麼接近!」
C:「你的進步真快,下次偏左約三公分可能就投進了!」
這三個答案的選擇又反映了讚美孩子的策略和背後哲學。A在評價人,而且訊息模糊。B喜歡做人際比較,且訊息模糊。C重視學習者的自我比較,而且提供具體的改善方向和訊息。
回頭檢測,不難發現自己的教導態度很容易一不小心就流於傳統文化,缺乏引導,更貧於讓孩子自我思考與決策,我自以為的幫助實則是在阻礙孩子的思考和判斷形成。
當媽媽是一輩子的事業,教導孩子更是無止盡的學習。謝謝上天派了教練,傳遞給我訊息,讓我能隨時知道自己的不足與錯誤,能夠及時調整。還好,在人生的路上,上天總是派不同的人扮演天使的角色,隨時提點著我。我想,每一個人身邊一定有很多的天使,傳遞著許多訊息,只是我們千萬要“勇敢”地接受每一個訊息,然後成長、成長,就算是已身為人父人母,自我成長的這條路是永不間斷的!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