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分類:歐洲旅遊風情畫:奧地利篇 (32)
- Aug 23 Tue 2022 14:17
解鎖維也納 Open House Wien
- Aug 16 Tue 2022 14:56
維也納咖啡的由來: 外交
- Jul 11 Mon 2022 23:12
【🚭 在那個沒有電子菸的年代😱 wie damals】PEZ
- Jul 02 Sat 2022 14:22
關於維也納你不知道的祕密: 摩天輪 🎡
曾在許多城市摩天輪的登高望遠,倫敦眼、Singapore Flyer....,但是超過一百二十五年的摩天輪,在充滿歷史風味的空間眺望千年古城,這般詩意的場景卻唯有維也納摩天輪得以成就。沒有炫麗造型的維也納摩天輪初建之始卻充滿皇室色彩,當時被視為頂天高的摩天輪可是為了奧匈帝國皇帝弗朗茨約瑟夫一世就職 50 週年而建造,揭幕時,高 64.75米的她,可是全世界最高的摩天輪呢。
曾經的哈嘜二齒?
維也納摩天輪車廂德文名為 Gondel貢多拉,像不像威尼斯運河中搭配著民謠歌聲搖晃的小船呢?原始設計中摩天輪上該掛著30個貢多拉小船車廂,但在第二次大戰時為了安全的考量僅留15個,缺了許多車廂的摩天輪美感盡失,被當時的維也納居民戲稱是「缺齒摩天輪」(哈嘜二齒的概念)!而當時的設計師為了避免機械故障很難解救人們於高空中,還設計了手動操作的裝置,就算處於能源危機,別擔心,旅客還是能夠順利踏上地球表面。
- Jun 27 Mon 2022 15:47
維也納 | 隨開即飲💧沁涼山泉水
要說最懷念維也納的什麼景或物?在這個熱到快融化的炎炎夏日,明明立志要成為環保小尖兵的一員,絕不開冷氣,只要我心靜自然涼,一定可以克服一切,卻在開窗的那一剎那看到隔壁棟鄰居牆面滿滿的冷氣機向我示威,機器熱呼呼排氣猛力地朝我襲來,意志力秒瓦解。天啊!此刻好想念維也納水龍頭隨開即飲一年四季永遠維持著12度恆溫的山泉水。夏天,回到家的第一個就是拿著大大的玻璃水杯,在水龍頭下盛滿一杯大大的沁涼自來水,一股腦兒喝下,全身通透沁涼,暑氣全消。不用燒開水,免加冰塊的日子真是美好!
但維也納的人們可不是現在才擁有這般沁涼的幸福,從1873年起維也納的人們就一直享用著全世界水質最好的山泉水,用來飲用,用來澆花,用來洗車....百年來,從山上一路朝城市奔來的山泉水從不匱乏的供應著維也納人。如果,你曾來維也納喝咖啡,會發現每一個咖啡館在提供香濃咖啡的同時,旁邊一定會放著一杯水,正是因為維也納的水質名聞遐邇,除了咖啡一定也要讓所有訪客喝一口維也納的水,才不枉此行。
為什麼百年前維也納會如此大費周張的從雪山引來沁涼山泉水呢?原因是「傳染病」!是的,在十九世紀後期正如同世界其他大城市一般,維也納人口也大量增加著,然而公共衛生的水準卻趕不上人口成長的速度。當人們如常地從後院的井中打著水,但此時井水卻已悄悄被垃圾、糞便、動物屍體、染料工廠的廢棄物所污染。於是,疾病開始充斥這個城市。先是霍亂導致一萬八千市民死亡,接著1872年的天花也造成五千人喪命。維也納人開始不得不花錢購買從郊區提來的飲水,而這飲水危機甚至差一點造成奧地利君主政治制度的大危機,當時的皇帝弗朗茲約瑟夫(Franz Josef)為了安定民心,開始尋求乾淨的水源。歷經一番努力,終於在雪山山脈( Schneeberg )找到了潔淨水源,在帝國地質學家愛德華·蘇斯(Eduard Suess)的建議下,維也納市議會於 1868 年決定使用泉水,而不是簡便地過濾多瑙河的水。
- Jun 08 Wed 2022 10:08
奧地利旅遊: 河流中的夢幻島 Murinsel
在霧中,她是穆爾河中的迎風搖曳的船兒; 在藍天白雲的好天氣裡,這裡是用餐的好地方; 夜晚幕色低垂,在藍色燈光在河水中閃爍,此處成了穆爾河中央爵士樂流溢的空間。這個神奇的地方就在奧地利南方的格拉茲(Graz)!自從2003年格拉茲成為歐洲文化之都後,這個既是船,又是橋的建築物 Murinsel 就一直在這裡。
河中央最特殊的建築: 貝殼造型的圓形劇場
格拉茨藝術與創意創始人兼總監 Robert Punkenhofer(羅伯特潘肯霍夫)他找了來自美國的紐約藝術家和設計師Vito Acconci(维托·阿肯錫) 創造了一個壯觀的物體:50米長,20米寬的貝殼形狀,圓形劇場和圓形的“Dom”(藝術家稱它為大教堂般的圓頂)的組合。人造景觀由“圓頂”和“貝殼”穿插而成,可以容納350名訪客。這個藝術平台讓所有的⼈和藝術交流。穆爾島像是⼀艘船被錨定在河中,外型由⼆個錯開碗狀的鋼網構造,⼀個朝上開放式⼀個朝下密閉式的空間組構⽽成,彷彿東⽅的陰陽與太極,完全顛覆了⻄⽅⼈對於劇場建築的既定觀念。在“Dom”裡面有一個咖啡館(島嶼咖啡館)和一個兒童遊樂場。咖啡館中天藍色的地板, 白色的桌椅加上棕梠樹讓人眼睛一亮, 有點感覺到熱帶島嶼俱樂部的錯覺。藍色玻璃的設計增加了一些神祕感。劇場的地區也是以天藍色和白色的設計為主, 在大量不鏽鋼的外觀對比中顯得輕快多了。
- Dec 06 Mon 2021 01:38
現代主婦米其林,我們都是.....另一次畢德邁雅的產物
如果,「逃脫」是進入另一個創作的高涯的必經,那麼許多傑作都是藝術家們逃離現實世界後的成就。如果,「餐桌」也可以是一種逃避的表現,那麼Corona的封城與禁錮的確造就了全球家庭主婦在煮食生涯前所未見的高峰。盧梭言: 人生而自由,但無處不在枷鎖之中。從歷史過往到現代,我們一直面臨著精神的禁錮與枷鎖,不管是政治社會亦或病毒。
這天走到住家附近的「夢想之屋」(Traunsches Haus)見識了畢德邁雅時期最長的建築物,光是單一平面的一層樓就有37扇窗,這是畢德邁雅時期在維也納所建最長的住宅。
維也納最長的畢德畢雅式建築物
所謂的畢德邁雅文化,也是維也納的特有文化,指的是從1815年維也納和約制定後,一直到1848年資產階級革命,這三十年間的文化高潮,這份高潮來源於禁錮,整個歐洲貴族社會在法國大革命、美國革命和拿破倫戰爭後被嚇壞了,保皇守舊派全面執掌大局,為了所謂的社會平穩,開始實施各種管制,其中尤以梅特涅在奧匈帝國所實施的警察制度最為著名。一方面人們受制於政治壓力,無法參與政治事務,只好專注於家庭與文化藝術品味。另一方面,此時正值都市化與工業化的蓬勃發展,中產階級累積不少財富,他們的生活方式與需求逐漸取代貴族,這些財富對文化藝術的注入,也讓音樂(家庭音樂、歌唱、成立於1848年的維也納愛樂)、藝術設計(畢德邁雅建築與傢俱)、各種更舒適的娛樂(劇院、舞廳華爾滋、咖啡館)有了豐富的滋養。
- Nov 30 Tue 2021 04:32
與時代悲劇緊扣的一家 Vetsera
談起這個家族,一般人往往只有想到第三個女兒,瑪麗,那個與奧匈帝國魯道夫王子(Rudolf von Österreich-Ungarn)殉情的「瑪麗」(Mary Vetsera),也因為奧匈帝國惟一繼承人魯道夫王子的自殺,才會有後來斐迪南大公的出現,與薩拉耶佛的刺殺案,然後第一次世界大戰!
從此,這位瑪麗佔據了所有世人的注意力,而這見不得光的殉情事件也讓Vetsera家族徹底被趕出維也納的貴族圈。然而,這個家的故事並不是從瑪麗開始,實際上從瑪麗的母親,海倫.韋瑟拉(Helene Vetsera)身上我們能夠讀到更多的故事篇章。
Helene Vetsera
這位母親在結婚前的名字是Helene Baltazzi,她的父親是在君士坦丁堡(現,伊斯坦堡,土耳其首都)的銀行家,因為獲得蘇丹王的信任,成為國王的財務顧問,並被允許收取橋梁通行費(Galatabrück),家族因此致富。而她和老公的相遇也從這裡開始,她的老公Albin von Vetsera是一位奧匈帝國派駐君士坦丁的外交人員,因為工作認識了當地最有名的銀行家和金融大亨,當這位銀行家突然因病去世,這位外交官不久就娶了銀行家的女兒,也就是Helene Baltazzi。據說,這個女兒在當時是君士坦丁堡最富有的女孩,而他們的婚姻似乎也是建構在金錢之上,畢竟他們結婚時外交官已經39歲,而女孩才16歲,大家都覺得這是一個沒有愛情的婚姻。但這段婚姻仍為他們帶來了四個子女。
- Oct 29 Fri 2021 03:20
一通電話 奇蹟自來: 維也納歌劇鐵幕的故事
學習外文常會遇到一個問題,尤其是在德文的學習歷程中,那就是....每一個字都查了字典,但是湊起來卻無法形成一個令自己通徹明白的段落。相信每一個在語言道路上苦苦掙扎的你都能明白我的感受。
這一天又同樣的羅生門又出現,報紙寫著,維也納歌劇院的布幕,這一季選出了巴西藝術家的作品 ,「粉紅色的陽光」,炫爛色彩為入秋的維也納帶來了無限活力。但是布幕的相關用字卻使用了「鐵幕Eisener Vorhang」? 這可引起了我的好奇。不就是布幕嗎?何來鐵字(Eisen)之說?
Eisener Vorhang 字典中的政治意義指的是「鐵幕」,意指區隔出民主與共產二世界。但若轉換成劇院的使用,則是指防火幕,類似防火牆的功能。(鐵幕定義 https://de.wikipedia.org/wiki/Eiserner_Vorhang_(Theater))
劇院鐵幕的由來: 過去的劇院受限於科技不足,使用燃氣媒火照明,因此常有火災發生,奧匈帝國時期,最重大的一場火災發生於1881年的維也納環城劇院,因為照明燈起火,劇院內的各種裝飾品迅速著火,再加上缺乏緊急照明設備,滿滿的觀眾頓時陷入黑暗之中,無法逃生,約莫火災發生後十五分鐘之際,大部分人都已窒息死亡,最後確切的死亡數目為386人。事故發生後,劇院的防護鐵幕成了強制建築設備,用來確保觀眾逃生,並防止火勢蔓延到建築物的其他部分。(歷史事件連結 https://www.geschichtewiki.wien.gv.at/Ringtheaterbrand)
- Oct 21 Thu 2021 23:55
奧地利皇家玻璃工藝廠 J. & L. Lobmeyr 的前世今生
不知不覺,走在維也納街頭,漸漸發現腦海中對這個城市已經緩慢開啟了一個點、線、面的資料庫,隨著每一次故事的追溯與博物館的造訪,城市許多不起眼的角落,Datebase正一公釐、一公釐地堆疊起這個城市的祕密檔案,而我,似乎也逐漸練就了某種透視法,看穿她的前世今生。
今天在報紙上看到維也納最著名的玻璃工藝公司,J.&L. Lobmeyr ,獲得Austrian Limited Manufacture Award 2020的新聞,腦海中自動不禁聯想起所有關乎這家公司的種種傳奇。
- Oct 14 Thu 2021 03:40
銅板二面: Josef Hoffmann und Karl Lueger
金黃色的陽光一道道灑在維也納一幢幢古老的建築,這般景緻讓人忍不住步出家門,好似待在家是一種罪惡,然而上了街才會發現刺骨的寒風實則偽裝在陽光下,從家中窗戶望去看似溫暖的秋日,其實冷冽到令人畏縮。這種非常時日最適合走出門,窩在博物館中,這天沿著城市公園的河渠小徑走向MAK美術館。
「生活就是美學」,在此得到最美的印證。不同於一般美術館,走進維也納應用美術館MAK可以見到許多實際可用的生活藝術,沙發、桌椅、杯盤.....,少去了一般美術館的距離感,可實際使用的物件更讓參訪者感到親近,從巴洛克時代到洛可可時期,再到摩登現代,各個時光的生活物件都可以見到,在這個空間裡鑽進時光隧道中逐一比對傢具的變化。
在所有的展物中,這些簡潔的餐具最是讓我忍不住駐足許久,幻想著在餐桌上使用時的愉悅感。而這些作品,這些包含著簡單的優雅、嚴謹的幾何學和強大的創造力的作品是由設計師、建築師兼維也納工坊(Wiener Werkstätte)的創始人約瑟夫·霍夫曼 (Josef Hoffmann) 製作,他也是維也納從世紀末走向現代的最重要的創新者之一。
- Sep 13 Mon 2021 18:47
比「號子」還要古老的交易所
法蘭克再一次拉整白色襯衫,低頭確認黑色皮鞋沒有因為外頭的石子路而沾染灰塵,一切就緒,確認自己此刻的確符合上等人的定義,這才走入他那富麗堂皇的辦公室。儘管,法蘭克只是這兒眾多辦事員中的一名,下了班住的是陰暗的老舊屋舍,還要和家裡的孩子們擠在小空間中,但每天只要走進這個辦公室,他便好似在社會裡升了一級。上班時間一到,所有的辦事員便忙著處理各種資訊:「東方市場要高麗菜五噸,成交價 ...xx」「下奧地利邦的馬鈴薯三噸已經備妥,可以準備交易。」
對,這個地方就是一百五十年前法蘭克每天榮耀所在,農業交易所(Börse für landwirtschaftliche Produkte)這兒掌控著整個區域的農產品交易,對法蘭克和他的同事們而言,他們不僅僅只是交易員,他們承擔著每周農產品的報價,讓價格透明化,平穩化,確保買賣雙方都能在公平公開的原則下,完成每一項交易。這在物資很容易出現不足的社會極重要,法蘭克的工作對每一個人需要吃飯買菜的人有著不同的意義,因為有了這般的使命感,再加上這華麗的巴洛克辦克室,讓法蘭克每天上班都有另一種期待。
這一棟1890年由Karl König建造完成的農產品證券交易所,今日早已退下商業交易的功能,在戰爭期間,這兒還曾是縫紉工廠,現在則轉型成為戲院,偌大的空間,還有表演練習場、劇服製造場和道具中心。這又是維也納百年建築成功轉型的例子又一 。
- Sep 12 Sun 2021 03:22
【Grätzel oder Grätzl ?】維也納一隅
- Sep 07 Tue 2021 16:38
開學第一天 孩子的伸展臺 (@ Simonis Bastei10 )
Der erste Schultag 同樣是開學第一天,但對於小學部的孩子與中學部的青少年們卻有著截然不同的意義。越小的孩子,越是抱著又一次離家的心情上學去,又要跟娘親分開個把鐘頭,在第一天上課的此刻,心裡多少總有些不捨和害怕。
但是青少年們,歷經漫漫暑假(今年暑假又特長,thanks covid),大家上學第一天可是充滿展示的期待感,今天,對,就是今天,是走向伸展臺的第一天,大家忙著看看誰的長相有了突破性的改變,相信我,青春期的孩子一個暑假,真的會不一樣,比大人的醫美術後變化還要大,更不用說喝水也會長高的年紀,整個假期根本就是一場身高的賽跑,上學期末跑得快的孩子,可不代表今日此刻依然是勝利者。兒子一回家就忙不迭報告,班上多少女生過去總是「低頭」跟他說話,今天,終於揚眉吐氣了,換他「低頭」跟眾女生聊天,看來,在青春期聊天的仰角度數很重要?符代表了某種成熟度的深層意義。
為了讓兒子一次說個夠,我們母子直接來個午餐約會。地點就定在城市公園旁的小餐廳Marco Simonis。小小的手工食品店,只有一個廚師忙著,每天中午只提供一種餐點,但是漂亮的櫥窗裡有五六種現做的好吃蛋糕,櫃子上還擺有各種可以帶回家的玻璃罐美食,這也是在疫情最為嚴峻時,許多餐廳新開發的品項,即便不能內用,依然可以美美的把餐點帶回家。
南瓜薑汁濃湯
- Aug 27 Fri 2021 18:40
奧地利的奧客與奧主人?!
這兒有二種假設狀態供我們選擇,一是裝潢美好的餐館,從你踏入的那一刻起,你知道將會得到所有期待中的服務,乾淨燙整褶痕深刻烙印的餐巾,訓練有素的服務人員,漂亮的擺盤與不錯吃的食物。對,一切都正如你的預期。而另一種則是可能充滿不可測,菜單中不會有制式化的奧地利炸肉排,可能出現的是我們不常見到的主人家傳菜,至於喝什麼酒,也幾乎都由酒店主人來決定,反正就是非常「個性」化的服務 。如果今天你是客人,會選擇走進哪一家餐廳?
在奧地利這二種餐廳型態正並存著,以客為尊的前者稱為「Gasthaus」而充滿個人主義色彩的則是「Wirtshaus」。就像是我們這些老外一般,遇到不會的字總是(只能)查字典,奧地利在解釋名詞字義之際也常常成了阿都仔,從字典上的解釋著手。
首先是Wirthaus這個字,我們可以從在這裡的主人與客人兩方解釋開始,在Wirtshaus客棧裡,客人絕對不會跟你說,哇,我有如賓至如歸,好似回到自家的感受。為什麼呢?我們從字義上不難理解,「客人」這二字在德文裡是Gast,但這個字可不是源於英文裡的美食Gastronomie,而是來自印歐語系的Fremdling,這也和拉丁文裡的hostis相似,是敵人的意思。所以當客人(古意:敵人)在Wirtshaus客棧裡坐著,這就相當於陌生人坐在主人的家裡,主控權當然是操之在主人手裡,而客人只能坐以待斃,啊不是,是被動等著主人帶來的各種驚喜。而 Wirt 這個字則是代表著房子的主人,最清楚的解釋就是英文裡的host一字,從詞源學來看,它指的是 Herr der Gäst 或 Herr der Fremden ,意思就是陌生人的主人。如果讓奧地利人很具體的聯想,那麼Wirst給予的想像就是一個從廚房走出來,全臉紅撲撲,肥壯的身子肚子掛著白色圍裙,雙手叉著腰,用洪亮的音調和不客氣的語氣對客人說:「剛才那個燉牛肉,其他客人都吃得很開心,他們可以接受,你也別嫌了!」是的,這就是客棧老闆的模樣。
在七十年代時,在維也納的郊區,Wirthaus客棧仍是相當庶民的場所,在那兒的客人可能從早上就開始飲酒,點唱機用不太完美的聲調播放著懷舊歌曲,此刻,在這兒,混合著燉牛肉、啤酒、A3牌香煙和清潔劑的味道。如果一個女人不喜歡一個男人,常用的藉口是「走開,你有Wirtshaus客棧的氣味。」
- Aug 23 Mon 2021 02:16
古堡為幕,歐式泳池時光
Gars am Kamp
是河邊,也是池畔
如果,在泳池也能仰望帝國的古老文明,那麼,夏日的水花就有了不一樣的滋味。
如果,要細數奧地利泳池,那麼古堡前這帶著濃濃古意卻無違和地與自然怡然並立的泳池,多年之後,必是我午夜夢迴想念著的所在。
- Aug 22 Sun 2021 17:30
「歌頌」維也納的不友善?!(書)
竟會有人寫一整本書是為了「歌頌」維也納的『不友善』?為了確定我沒有看錯,特地再查了一下字典「Ode」是ein meist FEIERLICHES Gedicht mit eigenen Rhythmus 一種有節奏的隆重歡慶式詩歌,簡單翻譯起來可以說是「歌頌」沒錯!但人不是該隱惡揚善嗎?不友善之事卻加以宣揚?這不禁引起讀者濃濃的興趣來了。尤其,維也納好幾年都名列「世界最宜人居城市」第一名!怎麼會跟「不友善」扯上邊。
沒錯,住在維也納這些年,不得不讚揚她的便利性,每二分鐘就有一班火車、每五分鐘就有地鐵、更不用說她的腳踏車道和人行步道都讓居住者能迅速到達目的地,每次到其他國家旅遊,經過不便利的比較,才發現自己的確被寵壞了。而治安,在歷經西班牙沙灘的爛拖鞋被偷事件,還有朋友被打昏搶包的故事後,在維也納不必瞻前顧後加膽戰心驚的安全感,也在在證明她的確是宜居的城,世界第一。
講了那麼多好處,但回頭看一下,對外國人最不友善的城市榜單,她可也是名列前茅。在「友善程度」的訪問中,只有百分之九的受訪者給予正面評價。除了德文的高難度挑戰,造成學習不易外,溝通障礙外,老維也納人的不好相處,也是對外來移民的一大挑戰。連同樣的德語系的訪客,就算語言相通,但習慣於精準與清晰互動的日常,面對這種維也納這種隨性又隱晦的互動,往往也是極不習慣。這本書 Wiener Blut 從生活中收集了維也納的點點滴滴「外人不適症」來說明這個城市「獨特的風情」。例如,你在繁忙的用餐時間友好地問候伺者:「您好嗎?」他可能會回答:「很不幸,一點都不好。」對一個期待友善環境的遊客面對這樣的結局,難免會有無限失望。可是這種直接而又不客氣的回答,卻是在維也納常會遇到的場景。但這就是維也納,如果把她形容成一個容器,那麼她便是個有菱有角的容器,以她特有的形狀迎接著住戶,你喜歡也好,不喜歡也罷,想要成為這城市的一員,那就要試著接受這一切。當你真正成為這城市的一份子,你也有了屬於維也納特有的菱角。
居住在維也納的日子已經進倒數階段,開始習慣老維也納人的壞脾氣,還有把你當成一份子時的隨興語言,然後,默默發現,自己好像也成了有菱與角的維也納人!yes 維也納人,我的維也納時光,就快要說再見。我會一直一直想念你的,儘管你有壞脾氣,儘管你一開始對我超 böse 的,但我還是不一小心就愛上了你,而且讓你在我的心裡有好大一個位置,喔 ,維也納,我用心愛著的城市。愛你的不完美,愛你的壞脾氣,愛你的所有過往。
- Aug 17 Tue 2021 02:30
在奧地利與古羅馬相遇
奧地利,一個充滿歷史的地方,也是一個很會說故事的國家。每一次參加各種慶典、亦或藝術展覽,都可以感受到她說故事的能力。這件事有多重要?這樣打比方好了,就像一個有著很深度學養與內涵之人,若不懂得表達 ,恐怕周遭的人很難理解他的長處,在職場上就難以得到重視。(我身邊好多這樣的人,明明讀得書超多,又很有想法,就是不懂得把話好好說出口,把想法包裝起來,於是總是處於懷材不遇的狀態。)而若將奧地利比喻為「人」,那麼她就是一個很懂得利用自身優勢,並且善用過去歷史累積的美學、哲學 ....,用最美好的姿態將自己介紹給這個世界。有時總不得不承認,有些學養是必須歷經歲月風華的累積。
一 年一度在卡農圖姆的古羅馬慶典活動就是很好的策展(每年八月舉行)。想要一窺古羅馬時代的生活方式,在奧地利政府的精心策畫下,你很驚奇的發現....在這裡你可以見識到比「羅馬」更古羅馬的演繹。來此一趟,古羅馬歷史不再是那麼難以理解的世界歷史。
卡農圖姆(Carnuntum) 是沿著多瑙河石灰岩地建造的一個城市。這裡曾是古羅馬的一個軍團營,在當時是擁有約 50,000 名居民和 10 平方公里面積的國際大都市,並也是多瑙河沿岸唯一具有規模和重要性的城市。貿易和文化轉移推動了文化繁榮和繁榮。橄欖油、葡萄酒、魚露是當時的調味品,而居民食用的椰棗和無花果是從地中海進口的,精美的餐具是則從意大利或高盧獲得的。無數的裝飾物、雕塑或宏偉的壁畫碎片仍然見證著今天古代卡農圖姆的奢華生活。
今年(2021)的慶典是以公元361年羅馬皇帝 Julianus 的意外造訪為引子,開啟所有慶典。主辦單位在每一個古蹟的角落都安排了哲學的辯論,讓身穿古羅馬服的哲人們透過辨論讓我們見識到當時人們習於哲理思辯的生活,我聽到的一段是在辨論著,君王,究竟該是哲學家好?還是熟諳軍事、能保家衛國的將軍擔任好?
除了之外還有幾個重點,讓現場所有參與者能夠一秒穿越時空回到古羅馬時代!
- Apr 18 Sun 2021 04:57
間諜與維也納第一家咖啡廳
今天報紙描述,維也納因為疫情所致,整天封鎖在家,攝取咖啡量已上升至每人每日攝取量最少"二杯"!這樣的攝取量果然不負維也納是咖啡之城的盛名呀!關於咖啡,維也納的咖啡文化眾所皆知,甚至2011年聯合國教科文組織 UNESCO 將維也納的老式咖啡館列為「國家級非物質文化遺產」,在這兒有著太多著名的咖啡廳與太多文人哲士在裡頭的故事,但是這一切是怎麼開頭的呢?是誰讓維也納陷入如此美麗的咖啡文化呢?那麼,就必須找出維也納第一家咖啡廳來。
Alpenverein: Rotenturmstraße 14
走在內城的Rotenturmstrasse會發現一棟特別的紅色建築物,在中世紀時這棟建築物是由鑄幣大師/法官Hans Rockh所有,但這位法官在1408年時,在Lobkowitzplatz廣場因為煽動罪被皇帝利奧波德四世處決,接著房子就由亞美尼亞人Johannes Theodat所有。而這位出生於土耳其的亞美尼亞商人也是非常有才,他幫皇帝解決了鑄幣不足的大問題,為了感謝他,皇帝特別賜他20年的「咖啡專賣權」。(古時的專賣權還真多,鹽可以專賣,原來咖啡也可以。小時候,我還以為只有菸酒才可以被專賣咧)於是,1685年起他便在自家住所前賣起了咖啡。但是,1717年他 涉入了歐根親王的間謀事件(鄂圖曼土耳其之戰),之後便搬到威尼斯此生不再踏入維也納。今日的小咖啡館 DanielMoser 就位於舊咖啡館之原址。
在這家咖啡館的後面,走入希臘區(至於這一區,還有許多故事可以分享),還有另一間很特別的小咖啡廳,窗咖啡廳(Fenster Cafe),只能外帶,沒有坐位,在疫情嚴峻,咖啡館與餐廳都不能迎客之際,這家頗具風味的窗咖啡館反倒是大排長龍,很推薦該家以甜筒裝的濃縮咖啡,搭著內層塗有巧克力的甜筒,喝著濃郁咖啡之際,還有嚐到巧克力的香甜感。
- Mar 17 Wed 2021 03:47
燦爛一瞬間 Mölker小丘
圖1: Mölker Stiege
只有在這樣的特殊時分,維也納這個城市才能真正屬於維也納人。街道上沒有了一車車戴滿觀光客的遊覽車,老城區不再有拿著小旗的導遊和身後滿滿好奇眼神。看起來這場瘟疫送給這個城市的一份很是特別的禮物,「獨享時光」。
圖2 Mölker Baste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