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年的維也納特別的冷,根據氣象局的報導,一月份的溫度竟創下近三十年的最低溫。
走在街道,冷冽的狂風吹得讓路人頭疼,即便將所有禦寒衣服都穿上,仍然抵擋不住寒氣從腳底板突襲而上,這一次的冬季是真的冷徹心扉了。
十二點不到,依於市區的這間老房子,頂樓這戶已經陸續有客人抵達,有別於屋外的嚴寒,室內地板發熱裝置再加上女主人爐上燙著的熱湯佳餚和烤箱裡的甜點,光是這氣味和從下而上的暖意,馬上就讓賓客忘了先前被這極端氣候折騰的委曲。大家拿著酒杯,或坐或站,很隨性地就聊了起來,原先,大夥也不是都認識的,但是在這異鄉,在這麼冷的天氣裡能夠聚在一起,所謂人不親,土親,在這氛圍下自然而然也就格外多了一份親切感,很快地就熱絡了起來。
這聚會也不僅只有成人,孩子也是不可少的基本成員,當大人們拿著酒杯在熟絡之際,孩子也當著桌遊交起朋友,畢竟,不同世代都有自己的交際方式。尤其是小主人亞非,拿著桌遊的籌碼,邀喝著所有小朋友就戰鬥位置,主將之風馬上就讓所有的迷你客人們進入熟稔狀態,你來我往,毫無冷場可言。
身在異鄉,其實不用多麼豐盛的餐點,只要大家能夠聚在一起,早已是一種心靈豐收,更遑論是在此風雪日。在享用了一桌的佳餚後,大家漸默地進入了“酒酣亦爽氣,為樂不知冬”的情境之中。(李白應該可以原諒我把“秋”,改成了“冬”)趁著女主人收拾碗筷之際,大夥轉移了陣地,移師客廳。很有默契地,幾位懂得音樂的朋友們,在此刻紛紛拿出了琴譜和樂器,連小朋友也不遑多讓。就從小朋友上了琴椅開始,一首又一首的絕妙樂曲就這麼奏了起來,從孩子到專業音樂家,流暢的樂音就這麼繚繞在這小小的房子裡,屋外的寒風和大雪,突然離我們好遠好遠。沙發和地板都坐滿了人,一下子大家全都掉入音樂帶領我們的另一個深意世界,思緒剎那間飄得好渺離。
這種小型的家庭音樂會不是現在才有的,從16到18世紀初就已經出現。一開始室內樂是在貴族家裡表演的聲樂或小型樂曲,由於貴族喜好音樂,他們常會找一些音樂人士共同演出,於是就形成了最早的室內形式。十八世紀後,隨著城市階級的興起,演奏場地從宮廷走向音樂廳,聽眾人數才逐漸多了起來。和家庭音樂會最有相關的音樂家就是舒伯特(Franz Schubert),查到的最早紀錄是1821年舒伯特應邀參加朋友Franz von Schober家中的沙龍聚會,而後舒伯特也時常參加這種在朋友私宅寓所舉辦的「家庭音樂會」,甚至在歷史上因此出現了一個名詞舒伯特黨(Schubertiade),說明在十九世紀時的維也納曾經以舒伯特為中心,這種在私宅舉辦的藝文沙龍蔚為風潮。即便時至今日,現在的維也納還是相當流行舉辦Hauskonzert!
在台灣,學音樂的孩子不少,但除了音樂比賽和音樂教室定期舉行的音樂發表會之外,在尋常的日子裡,孩子能在大家面前盡情演奏的機會並不是那麼多。居住維也納給我最大的啟示便是....音樂無需強求,俯拾皆是。常常我們身邊的鄰居、酒莊主人、書店老板,除了平常的正職外,他們往往都還會自娛娛人的小提琴手、鋼琴家,甚至會利用較長的假期安排一些巡迴演出。在維也納,因為音樂,每一個小小的聚會都能很不一樣,大家除了聚在一起享受美饌佳餚,還會再加入音符調味,更能讓整個夜晚變得更加優雅動人。更重要的是....對孩子而言,音樂不再侷限於課堂與比賽,而是能如此自然地轉化為生活的一部分。
舒伯特資料來源: https://www.wien.gv.at/wiki/index.php?title=Schubertiade
留言列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