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這兒有二種假設狀態供我們選擇,一是裝潢美好的餐館,從你踏入的那一刻起,你知道將會得到所有期待中的服務,乾淨燙整褶痕深刻烙印的餐巾,訓練有素的服務人員,漂亮的擺盤與不錯吃的食物。對,一切都正如你的預期。而另一種則是可能充滿不可測,菜單中不會有制式化的奧地利炸肉排,可能出現的是我們不常見到的主人家傳菜,至於喝什麼酒,也幾乎都由酒店主人來決定,反正就是非常「個性」化的服務 。如果今天你是客人,會選擇走進哪一家餐廳?

Herlitschka Wirtshaus

在奧地利這二種餐廳型態正並存著,以客為尊的前者稱為「Gasthaus」而充滿個人主義色彩的則是「Wirtshaus」。就像是我們這些老外一般,遇到不會的字總是(只能)查字典,奧地利在解釋名詞字義之際也常常成了阿都仔,從字典上的解釋著手。

首先是Wirthaus這個字,我們可以從在這裡的主人與客人兩方解釋開始,在Wirtshaus客棧裡,客人絕對不會跟你說,哇,我有如賓至如歸,好似回到自家的感受。為什麼呢?我們從字義上不難理解,「客人」這二字在德文裡是Gast,但這個字可不是源於英文裡的美食Gastronomie,而是來自印歐語系的Fremdling,這也和拉丁文裡的hostis相似,是敵人的意思。所以當客人(古意:敵人)在Wirtshaus客棧裡坐著,這就相當於陌生人坐在主人的家裡,主控權當然是操之在主人手裡,而客人只能坐以待斃,啊不是,是被動等著主人帶來的各種驚喜。而     Wirt   這個字則是代表著房子的主人,最清楚的解釋就是英文裡的host一字,從詞源學來看,它指的是 Herr der Gäst 或 Herr der Fremden ,意思就是陌生人的主人。如果讓奧地利人很具體的聯想,那麼Wirst給予的想像就是一個從廚房走出來,全臉紅撲撲,肥壯的身子肚子掛著白色圍裙,雙手叉著腰,用洪亮的音調和不客氣的語氣對客人說:「剛才那個燉牛肉,其他客人都吃得很開心,他們可以接受,你也別嫌了!」是的,這就是客棧老闆的模樣。

在七十年代時,在維也納的郊區,Wirthaus客棧仍是相當庶民的場所,在那兒的客人可能從早上就開始飲酒,點唱機用不太完美的聲調播放著懷舊歌曲,此刻,在這兒,混合著燉牛肉、啤酒、A3牌香煙和清潔劑的味道。如果一個女人不喜歡一個男人,常用的藉口是「走開,你有Wirtshaus客棧的氣味。」

Gasthaus

想要在寧靜的地方用餐?那麼你可能選擇的是Gasthaus,我們翻為餐館好了。在這兒,桌上的美極鮮味露換成了酒瓶,或是各種調味料。你用餐時,應該還會有餐巾紙呢!但其實,在現代化的過程中,Wirtshaus    Gasthaus 和 Restaraunt 的界限已經沒有那麼明確,儘管有著Wirtshaus的名號,往往有著數代的歷史傳承,但嚮往時髦的都市人,往往會對Wirtshaus有一種錯誤的印象,而會改選擇 Gasthaus 、餐廳,亦或是另一個高貴新名詞 Beisl.

這會兒又不得不提到Beisl這個名字,義大利有他們的Trattoria,德國人有他們的 Kneipe,法國人有他們的Bistro,而維也納人有他們的Beisl。有沒有發現,Beisl不屬於奧地利,而是維也納這個城市專屬,就如同競技場只屬於羅馬一般。然而,什麼是典型的維也納Beisl呢?這個名字也因為時間移轉而有了不同的定義。一開始,它只是小酒吧,現在則成了高級的餐廳。

在Beisl可以期待一些很特別的菜餚,如各種牛內臟或豬耳朵,像是在AKH醫院附近的Zur Golden Kugel就提供這樣的菜餚,這些特別的菜也成了醫生們的最愛,或許他們早已習慣在手術台上與這些特別的器官相遇!

Wirtshaus,   Gasthaus,   Beisl,客倌會做怎出什麼樣的選擇?你是想去當奧客?還是前往Wirtshaus領受一下在奧主人個性化下的飲食體驗?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非凡媽/宋雅雯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